1、iota是特殊常量,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可被编译器修改的常量。
2、iota中有一个计数器,会自动加1,自增类型默认是int类型。
3、如果中断了iota则必须显示恢复。参考示例二。
4、iota简化了const类型的定义。
5、每次出现const的时候,iota归零。
示例一:
const ( err1 = iota err2 = iota err3 = iota err99 = iota ) const ( err1 = iota err2 err3 err99 )
运行结果:
0 1 2 3 0 1 2 3
两个const打印出来的结果都是相同的,当err2及其之后的err常量未定义时,会沿用err1的常量值iota,iota会自动递增。
示例二:
const ( err1 = iota+1 err2 err3 = "haha" err99 err100 = iota )
运行结果:
1 2 haha haha 4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?
答:因为当iota经过err3和err99时,虽然这两个都是"haha",但是实际上iota经过它们时也是会继续增加计数器的。所以整个err1到err100的iota计数是0、1、2、3、4,只是err1和err2都是iota+1所以展现出来的值是1、2。就算将err3的"haha"替换成整数50,结果也是不变的,并不会影响iota计数。
package main
import (
	"fmt"
)
func a() (int, bool) {
	return 0, false
}
func main() {
	// 匿名变量的定义
	var _ int
	// 正常使用
	r, ok := a()
	if ok {
		fmt.Println(r)
	}
	// 匿名变量的使用
	_, ok = a()
	if ok {
		return
	}
}
 
注意上面这段代码,第一段r, ok := a()中,r变量使用了Println打印了,即视为定义后已使用。而第二段_, ok = a()中,代替了原来r变量的位置,因为在后续中,我们不需要使用这个_变量,所以使用匿名变量,否则r定义后未使用在Go中是会报错的。
可以理解匿名函数_其实是一个占位符。
全局变量在任何一个函数中都能使用。
局部变量只能在自己所属的函数中使用。
if a == "aa" {
	b := "11"
}
fmt.Println(b)
 
请注意,Println是无法成功打印b变量的,因为b只是if a == “aa” {}中的局部变量。
外部访问需要这样做:
package main
import (
	"fmt"
)
var my string
var a string
func main() {
	if a == "aa" {
		my = "dsfds"
	} else {
		my = "2313431"
	}
	fmt.Println(my)
}
 
在局部作用域外定义变量,然后在局部作用域内赋值,这样处理就能成功打印my的值了~
上一篇:18 Go的Go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