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vaScript可以在浏览器中执行
JavaScript操作DOM和BOM
浏览器中的JavaScript运行环境

Node.js简介
Node.js is a JavaScript runtime built on Chrome’s V8 JavaScript engine
Node.js是一个基于Chrome V8引擎的JavaScript运行环境
Node.js 的官网地址: https://nodejs.org/zh-cn/
注意:
用途:
Node.js的安装
安装包可以从Node.js的官网首页直接下载,进入到Node.js的官网首页(https://nodejs.org/en/) node.js中文网 (Node.js 中文网 (nodejs.cn)),点击绿色的按钮,下载所需的版本后,双击直接安装即可
LTS为长期稳定版,对于追求稳定性的企业级项目来说,推荐安装LTS版本的Node.js
Current为新特性尝鲜版,对热衷于尝试新特性的用户来说,推荐安装Current版本的Node.js。但是,Current 版本中可能存在隐藏的Bug 或安全性漏洞,因此不推荐在企业级项目中使用Current版本的Node.js
打开终端,在终端输入命令node -v后,按下回车键,即可查看已安装的Node.js的版本号
在Node.js环境中执行JavaScript 代码
fs文件系统模块概述
读取指定文件中的内容
fs.readFile(path[, options], callback)
// 1. 导入 fs 模块,来操作文件
const fs = require('fs')
// 2. 调用 fs.readFile() 方法读取文件
// 参数1:读取文件的存放路径
// 参数2:读取文件时候采用的编码格式,一般默认指定 utf8
// 参数3:回调函数,拿到读取失败和成功的结果 err dataStr
fs.readFile('./files/1.txt', 'utf8', function (err, dataStr) {
// 2.1 打印失败的结果
// 如果读取成功,则 err 的值为 null
// 如果读取失败,则 err 的值为 错误对象,dataStr 的值为 undefined
console.log(err)
console.log('-------')
// 2.2 打印成功的结果
console.log(dataStr)
})
const fs = require('fs')
fs.readFile('./files/1.txt', 'utf8', function(err, dataStr) {
if (err) {
return console.log('读取文件失败!' + err.message)
}
console.log('读取文件成功!' + dataStr)
})
向指定文件写入内容
fs.writeFile(file,data[, options], callback)
// 1. 导入 fs 文件系统模块
const fs = require('fs')
// 2. 调用 fs.writeFile() 方法,写入文件的内容
// 参数1:表示文件的存放路径
// 参数2:表示要写入的内容
// 参数3:回调函数
fs.writeFile('./files/2.txt', 'Hello', function (err) {
// 2.1 如果文件写入成功,则 err 的值等于 null
// 2.2 如果文件写入失败,则 err 的值等于一个 错误对象
// console.log(err)
if (err) {
return console.log('文件写入失败!' + err.message)
}
console.log('文件写入成功!')
})
fs模块–路径动态拼接的问题
在使用fs 模块操作文件时,如果提供的操作路径是以./或…/开头的相对路径时,(非当前目录时)很容易出现路径动态拼接错误的问题
原因:代码在运行的时候,会以执行node命令时所处的目录,动态拼接出被操作文件的完整路径
解决方案:在使用fs模块操作文件时,直接提供完整的路径,不要提供./或…/开头的相对路径,从而防止路径动态拼接的问题
代码:
// __dirname 表示当前文件所处的目录
fs.readFile(__dirname + '/files/1.txt', 'utf8', function(err, dataStr) {
if (err) {
return console.log('读取文件失败!' + err.message)
}
console.log('读取文件成功!' + dataStr)
})
path路径模块概述
路径拼接
path.join( [ .. .paths])
//注意: ../ 会抵消前面的路径
const pathStr = path.join('/a', '/b/c', '../', './d', 'e')
console.log(pathStr) // \a\b\d\e
fs.readFile(path.join(__dirname, './files/1.txt'), 'utf8', function (err, dataStr) {
if (err) {
return console.log(err.message)
}
console.log(dataStr)
})
获取路径中的文件名
path.basename(path[, ext])
参数解读:
代码:
const path = require('path')
// 定义文件的存放路径
const fpath = '/a/b/c/index.html'
const fullName = path.basename(fpath)
console.log(fullName)//index.html
const nameWithoutExt = path.basename(fpath, '.html')
console.log(nameWithoutExt)//index
获取路径中的文件扩展名
path.extname(path)
参数解读:
代码:
const path = require('path')
// 这是文件的存放路径
const fpath = '/a/b/c/index.html'
const fext = path.extname(fpath)
console.log(fext)
http模块概述
服务器相关概念:
1、IP地址
2、域名和域名服务器
3、端口号

创建最基本的web服务器
// 1. 导入 http 模块
const http = require('http')
// 2. 创建 web 服务器实例
const 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)
// 3. 为服务器实例绑定 request 事件,监听客户端的请求
server.on('request', function (req, res) {
console.log('Someone visit our web server.')
})
// 4. 启动服务器
server.listen(8080,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'server running at http://127.0.0.1:8080')
})
req请求对象
只要服务器接收到了客户端的请求,就会调用通过server.on为服务器绑定的 request事件处理函数。如果想在事件处理函数中,访问与客户端相关的数据或属性,可以使用如下的方式:
res响应对象
在服务器的request事件处理函数中,如果想访问与服务器相关的数据或属性,可以使用如下的方式:
server.on('request', (req, res) => {
// req.url 是客户端请求的 URL 地址
const url = req.url
// req.method 是客户端请求的 method 类型
const method = req.method
const str = `Your request url is ${url}, and request method is ${method}`
console.log(str)
// 调用 res.end() 方法,向客户端响应一些内容
res.end(str)
})
server.on('request', (req, res) => {
// 定义一个字符串,包含中文的内容
const str = `您请求的 URL 地址是 ${req.url},请求的 method 类型为 ${req.method}`
// 调用 res.setHeader() 方法,设置 Content-Type 响应头,解决中文乱码的问题
res.setHeader('Content-Type', 'text/html; charset=utf-8')
// res.end() 将内容响应给客户端
res.end(str)
})
根据不同的url响应不同的html内容
const http = require('http')
const 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)
server.on('request', (req, res) => {
// 1. 获取请求的 url 地址
const url = req.url
// 2. 设置默认的响应内容为 404 Not found
let content = '404 Not found!
'
// 3. 判断用户请求的是否为 / 或 /index.html 首页
// 4. 判断用户请求的是否为 /about.html 关于页面
if (url === '/' || url === '/index.html') {
content = '首页
'
} else if (url === '/about.html') {
content = '关于页面
'
}
// 5. 设置 Content-Type 响应头,防止中文乱码
res.setHeader('Content-Type', 'text/html; charset=utf-8')
// 6. 使用 res.end() 把内容响应给客户端
res.end(content)
})
server.listen(80, () => {
console.log('server running at http://127.0.0.1')
})
什么是模块化
模块化规范
Node.js中模块的分类
加载模块
Node.js中模块作用域
向外共享模块作用域中的成员
module对象
在每个.js自定义模块中都有一个module对象,它里面存储了和当前模块有关的信息
module.exports对象
在自定义模块中,可以使用module.exports对象,将模块内的成员共享出去,供外界使用。外界用require(方法导入自定义模块时,得到的就是 module.exports 所指向的对象
共享成员时的注意点
使用require()方法导入模块时,导入的结果,永远以module.exports指向的对象为准
// 在外界使用 require 导入一个自定义模块的时候,得到的成员,
// 就是 那个模块中,通过 module.exports 指向的那个对象
const m = require('./自定义模块')
console.log(m)
// 在一个自定义模块中,默认情况下, module.exports = {}
const age = 20//*
// 1、向 module.exports 对象上挂载 username 属性
module.exports.username = 'zs'
// 2、向 module.exports 对象上挂载 sayHello 方法
module.exports.sayHello =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'Hello!')
}
module.exports.age = age//*
///3、让 module.exports 指向一个全新的对象
module.exports = {
nickname: '小黑',
sayHi() {
console.log('Hi!')
}
}
由于module.exports单词写起来比较复杂,为了简化向外共享成员的代码,Node 提供了exports对象。默认情况下,exports和module.exports 指向同一个对象。最终共享的结果,还是以module.exports 指向的对象为准

Node.js中的模块化规范
包
npm
包管理配置文件
npm 规定,在项目根目录中,必须提供一个叫做 package.json的包管理配置文件。用来记录与项目有关的一些配置信息。例如:
多人协作 – 共享时剔除node_modules
在项目根目录中,创建一个叫做package,json的配置文件,即可用来记录项目中安装了哪些包。从而方便剔除node_modules 目录之后,在团队成员之间共享项目的源代码
注意:今后在项目开发中,一定要把node_modules文件夹,添加到.gitignore忽略文件中
快速创建package.json
dependencies节点

一次性安装所有的包
卸载包
devDependencies节点
npm下包速度慢的解决

# 查看当前的下包镜像源 npm config get registry # 将下包的镜像源切换为淘宝镜像源 npm config set registry=https : /lregistry.npm.taobao.org/ # 检查镜像源是否下载成功 npm config get registry
# 通过npm包管理器,将nrm安装为全局可用的工具 npm i nrm -g # 查看所有可用的镜像源 nrm ls # 将下包的镜像源切换为taobao镜像 nrm use taobao
包的分类
i5ting_toc
# 将i5ting_toc安装为全局包 npm install -g i5ting toc # 调用i5ting_toc,轻松实现md转html的功能 i5ting_toc -f 要转换的md文件路径 -o
规范的包结构
编写包 – 发布包 – 使用包
优先从缓存中加载
内置模块的加载机制
自定义模块的加载机制
第三方模块的加载机制
如果传递给require()的模块标识符不是一个内置模块,也没有以./或…/开头,则Node.js 会从当前模块的父目录开始,尝试从/node_modules文件夹中加载第三方模块
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第三方模块,则移动到再上一层父目录中,进行加载,直到文件系统的根目录
例如,假设在’C:\Users\itheima\project\foojs’文件里调用require("tools’),则 Node.js 会按以下顺序找:
目录作为模块
Express简介
官方给出的概念: Express是基于Node.js平台,快速、开放、极简的Web开发框架
通俗的理解: Express 的作用和Node.,js 内置的http模块类似,是专门用来创建Web服务器的
Express 的本质:就是一个npm 上的第三方包,提供了快速创建web服务器的便捷方法
Express 的中文官网: http://www.expressjs.com.cn/
对于前端程序员来说,最常见的两种服务器,分别是:
Web 网站服务器:专门对外提供Web 网页资源的服务器
API接口服务器:专门对外提供API接口的服务器
使用Express,我们可以方便、快速的创建Web 网站的服务器或API接口的服务器
Express基本使用
// 1. 导入 express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'express')
// 2. 创建 web 服务器
const app = express()
// 3. 监听客户端的 GET 和 POST 请求,并向客户端响应具体的内容
app.get('/user', (req, res) => {
// 调用 express 提供的 res.send() 方法,向客户端响应一个 JSON 对象
res.send({ name: 'zs', age: 20, gender: '男' })
})
app.post('/user', (req, res) => {
// 调用 express 提供的 res.send() 方法,向客户端响应一个 文本字符串
res.send('请求成功')
})
app.get('/', (req, res) => {
// 通过 req.query 可以获取到客户端发送过来的 查询参数
// 注意:默认情况下,req.query 是一个空对象
console.log(req.query)
res.send(req.query)
})
// 注意:这里的 :id 是一个动态的参数
app.get('/user/:ids/:username', (req, res) => {
// req.params 是动态匹配到的 URL 参数,默认也是一个空对象
console.log(req.params)
res.send(req.params)
})
// 4. 启动 web 服务器
app.listen(80, () => {
console.log('express server running at http://127.0.0.1')
})
托管静态资源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'express')
const app = express()
// 在这里,调用 express.static() 方法,快速的对外提供静态资源
app.use('/files', express.static('./files'))//按添加顺序查找所需文件,挂载路径前缀
app.use(express.static('./clock'))
app.listen(80, () => {
console.log('express server running at http://127.0.0.1')
})
nodemon
路由的概念
广义上来讲,路由就是映射关系
在Express 中,路由指的是客户端的请求与服务器处理函数之间的映射关系
Express 中的路由分3部分组成,分别是请求的类型、请求的URL地址、处理函数,格式如下:app.METHOD(PATH,HANDLER)
每当一个请求到达服务器之后,需要先经过路由的匹配,只有匹配成功之后,才会调用对应的处理函数
在匹配时,会按照路由的顺序进行匹配,如果请求类型和请求的URL同时匹配成功,则Express 会将这次请求,转交给对应的function函数进行处理

路由的使用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'express')
const app = express()
// 挂载路由
app.get('/', (req, res) => {
res.send('hello world.')
})
app.post('/', (req, res) => {
res.send('Post Request.')
})
app.listen(80, () => {
console.log('http://127.0.0.1')
})
模块化路由 – 为了方便对路由进行模块化的管理,Express 不建议将路由直接挂载到app 上,而是推荐将路由抽离为单独的模块。将路由抽离为单独模块的步骤如下:
创建路由模块代码:
// 1. 导入 express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'express')
// 2. 创建路由对象
const router = express.Router()
// 3. 挂载具体的路由
router.get('/user/list', (req, res) => {
res.send('Get user list.')
})
router.post('/user/add', (req, res) => {
res.send('Add new user.')
})
// 4. 向外导出路由对象
module.exports = router
// 1.导入路由模块 const userRouter = require( ' ./router/user.js ') // 2.使用app.use()注册路由模块 app.use(userRouter) // 注意: app.use() 函数的作用,就是来注册全局中间件
//使用app.use()注册路由模块,并添加统的访问前缀 app.use( ' /api ', userRouter)
中间件的概念



中间件初体验
//常量mw所指向的,就是一个中间件函数
const mw = function (req. res,next) {
console.log('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中间件函数")
//注意:在当前中间件的业务处理完毕后,必须调用next()函数
//表示把流转关系转交给下一个中间件或路由
next()
}
//常量mw所指向的,就是一个中间件函数
const mw = function (req. res,next) {
console.log( "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中间件函数")
next()
}
//全局生效的中间件
app.use(mw)
//全局生效的中间件
app.use(function (req,res,next) {
console.log( '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中间件函数')
next()
})

app.use( function(req, res, next) //第1个全局中间
console.1og('调用了第1个全局中间件')
next()
})
app.use( function(req, res, next) //第2个全局中间件
console.log('调用了第2个全局中间件")
next()
})
app.get( ' /user ', (req, res) => {//请求这个路由,会依次触发上述两个全局中间件
res.send( ' Home page.")
})
//定义中间件函数mw1
const mw1 = function(req. res,next) {
console.log("这是中间件函数")
next()
}
// mw1(中间件函数)这个中间件只在"当前路由中生效",这种用法属于"局部生效的中间件"
app.get( '/',mw1,function(req, res) {
res.send('Home page.')
})
//mw1这个中间件不会影响下面这个路由↓↓↓
app.get( ' /user ', function(req,res) {
res.send( 'User page.')
})
//以下两种写法是"完全等价"的,可根据自己的喜好,选择任意一种方式进行使用
app.get( ' / ' ,mw1,mw2,(req,res) => { res.send( 'Home page. ')})
app.get( ' / ',[mw1,mw2],(req,res) => { res.send( 'Home page.')})
中间件分类
应用级别的中间件
路由级别的中间件
错误级别的中间件
// 导入 express 模块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'express')
// 创建 express 的服务器实例
const app = express()
// 1. 定义路由
app.get('/', (req, res) => {
// 1.1 人为的制造错误
throw new Error('服务器内部发生了错误!')
res.send('Home page.')
})
// 2. 定义错误级别的中间件,捕获整个项目的异常错误,从而防止程序的崩溃,注册在所有路由之后
app.use((err, req, res, next) => {
console.log('发生了错误!' + err.message)
res.send('Error:' + err.message)
})
// 调用 app.listen 方法,指定端口号并启动web服务器
app.listen(80,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'Express server running at http://127.0.0.1')
})
Express内置的中间件
自Express 4.16.0版本开始,Express内置了3个常用的中间件,极大的提高了Express 项目的开发效率和体验:
代码:
// 导入 express 模块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'express')
// 创建 express 的服务器实例
const app = express()
// 注意:除了错误级别的中间件,其他的中间件,必须在路由之前进行配置
// 通过 express.json() 这个中间件,解析表单中的 JSON 格式的数据
app.use(express.json())
// 通过 express.urlencoded() 这个中间件,来解析 表单中的 url-encoded 格式的数据
app.use(express.urlencoded({ extended: false }))
app.post('/user', (req, res) => {
// 在服务器,可以使用 req.body 这个属性,来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体数据
// 默认情况下,如果不配置解析表单数据的中间件,则 req.body 默认等于 undefined
console.log(req.body)
res.send('ok')
})
app.post('/book', (req, res) => {
// 在服务器端,可以通过 req,body 来获取 JSON 格式的表单数据和 url-encoded 格式的数据
console.log(req.body)
res.send('ok')
})
// 调用 app.listen 方法,指定端口号并启动web服务器
app.listen(80,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'Express server running at http://127.0.0.1')
})
第三方的中间件
非Express 官方内置的,而是由第三方开发出来的中间件,叫做第三方中间件。在项目中,大家可以按需下载并配置第三方中间件,从而提高项目的开发效率
例如:在 express@4.16.0之前的版本中,经常使用body-parser这个第三方中间件,来解析请求体数据。
使用步骤如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