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流:完全投入,十分专注的心理状态。
心流时获取幸福的一种途径,能让我们从忧虑和压力中解脱出来。
只有在十分专注的状态下,我们才能对于知识、概念和事物有透彻的理解。
互动:
问题让人专注,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任何知识进行提问并寻找答案。
有口型的默念。
每个人都会走神,走神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,不需要自责和气急败坏,重新回到学习上就好了。这是训练专注力的部分,长期训练下去,走神的次数会越来越少,发现走神并迅速回到学习状态的能力越来越强。
专注力:
学习、复习和应用应该齐头并进。
Anki记忆神器。
每一次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,对于知识进行主动思考、实践并总结为自己的精细化输出,而不是机械复述或抄书。
大脑能记住的,是我们仔细思考过的东西。
主动思考: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任何知识进行提问,自己去寻找答案并进行精细化复述。
读的越多,读的越快。
头脑清醒,主动思考。
读过的书,如果没有用到,那就会忘记,相当于没读过;只有用到了的,才算真正“读过”,应用和实践是核心。
经过“使用”,你对这块知识点会有深刻的理解,以及牢固的记忆。而在阅读的阶段,无论你怎么努力,也无法取得这些效果。
每一本书都越多3遍及以上,每次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思考后的关键字。
可以一开始就做笔记,但是需要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迭代更新笔记。
扩展阅读,看该领域的专业著作,书籍和论文。
将不同知识连成网,找到它们的共通之处。
抓核心,抓重点,先完成再完美。
准备工作不需要做太多,你也不可能做之前完全准备好,做的过程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才会清晰。
要允许自己先做出垃圾来,然后在改的过程中不断完善。
重要的是知道了一些方法,立刻开始做事,立刻开始输出,立刻看到成果。积累成就感,获得正反馈,才有动力推进新的探索。
先学会走,才能学会跑。重要的是在刚知道如何走时就把步子迈出去。
想和说非常容易,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会遇到问题,这种感觉只有切身实践才能体会到。
想的层面解决不了问题。
真正让你累的是想一件事情的时间比你做一件事情的时间多,而且多的多。
先开始做就会进入到想做的状态。
先开始5分钟,接受刚开始5分钟的低效、烦躁和抗拒,继续做该做的事情,之后就好了。
如果在做事的过程中想终止,重新使用5分钟起步法。
稍微走早计划前面,会激发自己的执行力。
利用替代拖延法完成相对简单的任务。
真正的自律:从不自律的念头中约束自己,有变弱倾向时选择对抗,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强。
在一种痛苦和另一种痛苦之间做选择,选择更有意义的那个。
不太认同,不做整理。
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很重要,方便切入,难度适中。
开始后,把需要完成的任务在整块时间内连续做完,不要被打断。
不需要使用电脑和手机时,不要放在身边。
物理隔离,接触不到手机才最有效。
有效缓解压力的方法:锻炼或者参加体育活动、阅读、听音乐、与家人朋友相处、外出散步、冥想,以及培养有创意的爱好。
最没效果的缓解压力的方法:赌博、购物、抽烟、喝酒、暴饮暴食、玩游戏、上网、花两个小时以上看电影。
不要过于苛责自己,否则会进入恶心循环,谅解自己,立刻去改变回到做事和学习的正轨上就好了。
计划的内容、时间(执行时间和截止时间)、频率、可以数据化衡量,并进行优化。
量力而行,执行可达的计划。
计划和大目标要相关。
只计划今天,今天的计划只要和长远计划方向一致就行。
第二天的计划在第一天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定制并做出优化。
事情该花多少时间,就应该花多少时间。而不应该是,我想让它花多少时间,它就只能花多少时间。
最根本的目的,其实真不是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任务量,而只是:把这一段话写好;把这两页书读懂。
该花的时间,一点都不能少。该慢下来仔细琢磨的句子,还是得去琢磨;该认真逐字逐句弄懂的书,还是得耐心去读。
不用预先制订特别周密的计划,要求自己必须在某个时间段里完成某个任务,而是大致知道自己要做哪些事情,并且理清大致的顺序,然后直接开始做,一件接一件,专注完成。
这样我们不需要去担忧进度,不会被计划束缚住,能够安心完成当前的任务。当我们不再用快或者慢、好或者坏的标准来框住自己,反而做得更快更好了,心情也更放松了。
任务拆解,完成小目标,获得正反馈,增强信心和动力。
按照做事 - 恢复 - 做事 - 恢复的模式,去学习和工作:每120分钟休息15分钟。
全身心恢复精力:
冥想的具体做法是:闭上眼睛,全身放松,把注意力集中于呼吸上面,深深地、静静地、缓缓地呼吸,只关注自己的每一次呼气和吸气。
深呼吸的频率不必死板,让身体感觉舒服就可以。如果有杂念,把注意力轻轻拉回呼吸上就好,继续关注你的一呼一吸。
做不同的事情。
有效休息:让身体活动起来,让精神沉静下来。脑袋不去想任何与学习、工作有关的事情,可以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,或者聚餐聊天,可以去爬山,也可以给家里做大扫除。
有效休息:散步、听音乐、午休、和朋友面对面聊天。
无效休息:玩手机、聊微信、看抖音。
知识储备越多,学得越快。
个体的知识经验对于组块有很大影响。
学习和记忆的本质:找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。旧知识储备越多,越能找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,学的更快更好。
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,且存在复利效应。
越早付出努力,达成目的速度越快,效率越高。
优秀和不优秀是马太效应。
努力要趁早,没有什么时间比现在更早了。
重视努力,自己能掌控自己的成功。
成长型思维:因为能力认真,所以做到了。如果现在没有成功,那是因为我没有足够的努力认真。
现状是可以改善的,能力是可以提升的,遇到困难时通过努力认真去解决,不会怀疑自己而放弃。
智商大部分由环境影响,环境就是后天练习的内容,练习的质量,练习的积累量。
想要做好某件事或某项工作,可以通过努力练习的方式做到。
刻意练习才能提升能力,变得聪明。
目标要明确。(感觉比较困难,以为对于要学习的内容还很难把握。)
做事情时极其专注。
及时看到反馈并进行调整。(考试,写作,闭卷回忆。)
走出舒适区,真正提升的时刻:吃力,有点应付不了。
在所需要适应的路径不断训练,降低该路径对认知资源的消耗,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可以转变为自动化加工。
双加工理论。(走路的时候听书。)
不仅要理解和会用,还要通过练习做到熟练。
花1%的时间寻找方法,花99%的时间去真正做事。
这是一个不缺乏灵感,但缺乏汗水和实践的时代。
去付出时间去实践方法,真正理解并学会应用。
去使用、去实践,去把它内化为自己的武功。
学习和工作,只是生活的一部分,任何时候,你都应该拥有好好吃饭、好好睡觉、好好和朋友聊天的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