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nginx部署前端项目,路由模式采用history模式时,刷新页面之后,显示404。
前端路由的基本作用为:
①当浏览器地址变化时,切换页面;
②点击浏览器后退、前进按钮时,更新网页内容;
③刷新浏览器页面时,网页加载与当前路由相匹配的内容。
在前端项目开发中,主要使用到两种路由模式:
【1】hash模式:通过监听浏览器地址hash值,在回调函数中切换网页内容/部分内容;
【2】history模式:基于history API自定义url地址,实现url地址变化并保证网页内容的切换。
使用window.location.hash属性及窗口的onhashchange事件,可以实现监听浏览器地址hash值变化,执行相应的js切换网页。
hash模式的特点如下:
①hash指的是地址中#号以及后面的字符,也称为散列值。hash也称作锚点,本身是用来做页面跳转定位的。如http://localhost/index.html#abc,这里的#abc就是hash;
②散列值是不会随请求发送到服务器端的,所以改变hash,不会重新加载页面;
③ window 的 hashchange 事件作用:当散列值改变时,可以通过 location.hash 来获取和设置hash值;
④location.hash值的变化会直接反应到浏览器地址栏。
那么,如何触发hash路由呢?主要分为编程式触发(例如:通过a标签设置锚点、js代码级动态更新)和手动触发(例如:点击浏览器的前进/后退按钮),
①当浏览器地址栏的散列值/hash值变化时,会自动触发location..hash属性值的变化,从而触发onhashChange事件。
②当只改变浏览器地址栏URL的哈希值时,按下enter键不会导致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,此时仅仅是设置hash值,并触发onhashChange事件。
③HTML提供的a标签,通过其href属性可以为页面设置锚点,当点击a标签时,可以跳转到对应元素所在区域,同时更新地址栏hash值(伴随着Location.hash属性值的更新),并触发onhashChange事件。
代码示例:
hash模式 part_1 part_2 to_part_1 to_part_2
模拟简单的hash路由,
hash模式 home part_1 part_2 home part_1 part_2
history模式基于history API实现。
history API 是 H5 提供的新特性,允许开发者直接更改前端路由,即更新浏览器 URL 地址而不重新发起请求。
关于History对象,
①window.history 属性指向 History 对象,它表示当前窗口的浏览历史。当发生改变时,只会改变页面的路径,不会刷新页面。
②History 对象保存了当前窗口访问过的所有页面网址。通过 history.length 可以得出当前窗口一共访问过几个网址。
③由于安全原因,浏览器不允许脚本读取这些地址,但是允许在地址之间导航
④浏览器工具栏的“前进”和“后退”按钮,其实就是对 History 对象进行操作。
每当 history 对象出现变化时,就会触发 popstate 事件。
①仅仅调用pushState()方法或replaceState()方法 ,并不会触发该事件;
②只有用户点击浏览器倒退按钮和前进按钮,或者使用 JavaScript 调用History.back()、History.forward()、History.go()方法时才会触发。
③另外,该事件只针对同一个文档,如果浏览历史的切换,导致加载不同的文档,该事件也不会触发。
④页面第一次加载的时候,浏览器不会触发popstate事件。
history模式 home part_1 part_2
history 致命的缺点就是当改变页面地址后,强制刷新浏览器时,(如果后端没有做准备的话)会报错,因为刷新是拿当前地址去请求服务器的,如果服务器中没有相应的响应,会出现 404 页面。
例如:拿live-server来讲,保存页面时,导致页面刷新,进而显示找不到页面。
通常,我们使用nginx部署前端项目时,简单配置如下,
worker_processes 1; events { worker_connections 1024; } http { include mime.types;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/octet-stream; sendfile on; keepalive_timeout 65; #服务配置 server { listen 8157; server_name localhost; #前端项目部署配置 location / { root /home/server_dir/erp/web; index index.html index.htm; } } }
但是,当前端项目使用History路由模式进行打包时,每当我们刷新页面,就会显示404找不到,那么,如何在服务端解决这个问题呢?
用户请求的最终结果是要返回数据,当响应文件在 Nginx 服务器本地时,需要进行本地文件位置、读或写、返回执行结果的操作。Nginx 中的 root 指令可以设定请求 URL 的本地文件根目录,如下表所示。
例如:
location /flv/ { root /data/web; }
当 root 指令在 location 指令域时,root 设置的是 location 匹配访问路径的上一层目录,样例中被请求文件的实际本地路径为 /data/web/flv/。
Tips:location 中的路径是否带"/",对本地路径的访问无任何影响。
Nginx 中想要配置虚拟目录可以使用 alias 指令,该指令的介绍如下表所示:
例如:
server{ listen 8080; server_name www.nginxtest.org; root /opt/nginx-web/www; location /flv/ { alias /opt/nginx-web/flv/; } location /js { alias /opt/nginx-web/js; } location /img { alias /opt/nginx-web/img/; } }
可以用如下命令分别进行访问测试:
curl http://127.0.0.1:8080/flv/ curl -L http://127.0.0.1:8080/js curl http://127.0.0.1:8080/js/ curl -L http://127.0.0.1:8080/img curl http://127.0.0.1:8080/img/
alias 指定的目录是 location 路径的实际目录,其所在 location 的 rewrite 指令不能使用 break 参数。
try_files 指令是在 Nginx0.7.27 版本中开始加入的,它可以按顺序检查文件是否存在,并返回第一个找到的文件,如果未找到任何文件,则会调用最后一个参数进行内部重定向,如下表所示:
例如:
location /images/ { # $uri存在则执行代理的上游服务器操作,否则跳转到default.gif的location try_files $uri /images/default.gif; } location = /images/default.gif { #expires配置可以控制页面资源在浏览器缓存的时间。在指定事件内再次访问该静态资源,将不再像nginx发送请求,而是直接从浏览器缓存中获取 expires 30s; }
可以将前述部署配置改为,即可解决。
worker_processes 1; events { worker_connections 1024; } http { include mime.types;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/octet-stream; sendfile on; keepalive_timeout 65; server { listen 8157; server_name localhost; #前端项目部署 location / { # root /home/server_dir/erp/web; alias /home/server_dir/erp/web/; index index.html index.htm; try_files $uri $uri/ /index.html; } }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