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推荐recommended
[计算机网络]---网络编程套接字
作者:mmseoamin日期:2024-02-20

前言

[计算机网络]---网络编程套接字,第1张作者:小蜗牛向前冲

[计算机网络]---网络编程套接字,第1张名言:我可以接受失败,但我不能接受放弃

  如果觉的博主的文章还不错的话,还请[计算机网络]---网络编程套接字,第3张点赞,收藏,关注👀支持博主。如果发现有问题的地方欢迎❀大家在评论区指正 

目录

 一、基础知识

1、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

 2、端口号

二、网络套接字

1、网络字节序

2、socket编程接口 

三、基于tcp协议的网络通信 

1、服务器的编写 

 2、客户端的编写

3、日志报告的编写 

 四、TCP协议通讯流程

1、通信流程

2、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 


本期学习:网络基础知识,网络套接字,基于tcp协议的网络编程,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。

 一、基础知识

1、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

源IP地址:

  • 源IP地址是指发起网络通信的设备或主机的IP地址。
  • 在TCP/IP协议中,源IP地址用于标识数据包的来源,使得接收方知道从哪里收到数据。
  • 源IP地址包含在网络数据包的IP头部中。

目的IP地址:

  • 目的IP地址是指网络通信的目标设备或主机的IP地址。
  • 在TCP/IP协议中,目的IP地址用于指定数据包的目标,确保数据包被传递到正确的位置。
  • 目的IP地址同样包含在网络数据包的IP头部中。

下面我们用唐僧取经的例子来理解:

唐僧到女儿国,那国王问,高僧从那来,到哪里去 ,在网络中就是问源ip和目的ip。

也可能会问高僧上一站从那来,下一站到哪里去。在网络中指的就是MAC地址。

MAC地址:

MAC地址(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),也称为物理地址或硬件地址,是网络通讯中用于唯一标识网络接口控制器(NIC,网络接口卡)的一个地址。每个网络设备的NIC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,这个地址在生产时被固化在硬件中。

MAC地址的长度通常是48位(6个字节),有时也表示为64位以适应某些特定技术标准。

 MAC地址通常以十六进制数表示,每个字节之间用冒号(:)或者破折号(-)分隔,例如00:1A:2B:3C:4D:5E或00-1A-2B-3C-4D-5E。

 2、端口号

      我们光有IP地址就可以完成通信了嘛? 想象一下发qq消息的例子, 有了IP地址能够把消息发送到对方的机器上, 但是还需要有一个其他的标识来区分出, 这个数据要给哪个程序进行解析。所以就提出用端口号来标识唯一的程序(服务器)。

端口号(port)是传输层协议的内容:

  • 端口号是一个2字节16位的整数;
  • 端口号用来标识一个进程, 告诉操作系统, 当前的这个数据要交给哪一个进程来处理;
  • IP地址 + 端口号能够标识网络上的某一台主机的某一个进程;
  • 一个端口号只能被一个进程占用

问题1: 我们之前在学习系统编程的时候, 学习了 pid 表示唯一一个进程; 此处我们的端口号也是唯一表示一个进程. 那么这 两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?


a:系统是系统,网络是网络,这里可以达到解耦的效果

b: 需要客户端每次都能找到服务端,而pid是在进程每次生成时随机分配的

c:不是所以的网络进程都需要网络提供网络服务或者请求,但是所以的进程都需要用pid进行标识

所以说:一个进程可以绑定多个端口号; 但是一个端口号不能被多个进程绑定


注意:

  • 端口号范围从0到65535,其中0到1023是被知名服务占用的端口号,称为“系统端口”或“保留端口”,而1024到65535是动态或私有端口,用于一般应用程序或自定义服务(下面我们进行的测试常用8080端口)
  • 传输层协议(TCP和UDP)的数据段中有两个端口号, 分别叫做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. 就是在描述 "数据是谁发的, 要 发给谁"。

二、网络套接字

1、网络字节序

我们已经知道,内存中的多字节数据相对于内存地址有大端和小端之分, 磁盘文件中的多字节数据相对于文件中的偏 移地址也有大端小端之分, 网络数据流同样有大端小端之分. 那么如何定义网络数据流的地址呢? 

在网络中无论是发送主机还是接收主机都是将:缓冲区中的数据按内存地址从低到高的顺序发送或者接收

因此,网络数据流的地址应这样规定:先发出的数据是低地址,后发出的数据是高地址

TCP/IP协议规定,网络数据流应采用大端字节序,即低地址高字节

也就是说不管这台主机是大端机还是小端机,到会按照大端机发送。

[计算机网络]---网络编程套接字,第4张

库函数做网络 字节序和主机字节序的转换。 

#include
uint32_t htonl(uint32_t hostlong);
uint16_t htons(uint16_t hostshort);
uint32_t ntohl(uint32_t netlong);
uint16_t ntohs(uint16_t netshort);
  •  这些函数名很好记,h表示host,n表示network,l表示32位长整数,s表示16位短整数。
  • 例如htonl表示将32位的长整数从主机字节序转换为网络字节序,例如将IP地址转换后准备发送。
  • 如果主机是小端字节序,这些函数将参数做相应的大小端转换然后返回; 如果主机是大端字节序,这些函数不做转换,将参数原封不动地返回.

2、socket编程接口 

API(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)是一组定义在软件中不同组件之间交互的规范和工具。API可以看作是一座桥梁,它定义了如何访问或使用软件组件的方法。在软件开发中,API允许不同的程序部分之间进行通信,以便它们能够相互协作而无需详细了解彼此的内部实现。

常见的API 

// 创建 socket 文件描述符 (TCP/UDP, 客户端 + 服务器)
int socket(int domain, int type, int protocol);
// 绑定端口号 (TCP/UDP, 服务器) 
int bind(int socket, const struct sockaddr *address,
 socklen_t address_len);
// 开始监听socket (TCP, 服务器)
int listen(int socket, int backlog);
// 接收请求 (TCP, 服务器)
int accept(int socket, struct sockaddr* address,
 socklen_t* address_len);
// 建立连接 (TCP, 客户端)
int connect(int sockfd, const struct sockaddr *addr,
 socklen_t addrlen);

sockaddr结构

 sockaddr 结构(有时候在不同的系统中会有稍微不同的变体,如 sockaddr_in)是用于表示套接字地址信息的数据结构,在网络编程中经常会遇到。它通常用于指定网络通信中的端点地址,包括 IP 地址和端口号。

struct sockaddr {
    unsigned short sa_family;    // 地址族,如 AF_INET(IPv4)或 AF_INET6(IPv6)
    char sa_data[14];            // 地址数据
};

主要的字段:

  1. sa_family:用于指定地址族,表示地址的类型。例如,AF_INET 表示 IPv4 地址族,AF_INET6 表示 IPv6 地址族等。这个字段是一个无符号短整型(unsigned short)。

  2. sa_data:包含地址的具体数据,通常用于存储 IP 地址和端口号等信息。在不同的地址族下,这个字段的内容会有所不同。

在实际使用中,为了更方便地表示 IPv4 地址,通常会使用更具体的套接字地址结构,如 sockaddr_in,它的定义如下: 

struct sockaddr_in {
    short int sin_family;          // 地址族,如 AF_INET
    unsigned short int sin_port;   // 端口号
    struct in_addr sin_addr;       // IPv4 地址
    unsigned char sin_zero[8];     // 未使用的填充字段
};

三、基于tcp协议的网络通信 

上面我们说了怎么多,下面我们就用起来,虽然我们现在还是那么清楚udp和tcp协议,但是我大概清楚了他是用来通信的。

这里我们要实现一个简单版本的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服务,这里我们的服务仅仅需要回显信息。

我们要写一个服务器

tcpServer.hpp
tcpServer.cc

一个客户端

tcpClient.hpp
tcpClinet.cc

一个日志报告

log.hpp

1、服务器的编写 

tcpServer.hpp:这里我们要完成服务器的初始化,启动和销毁。

服务器的初始化是通过socket创建套嵌字,bind绑定网络,在进行listen监听.

启动要完成accept获取新链接,在执行程序任务。

这里我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,我们可以:

  • 让程序自己执行
  • 创建子进程执行
  • 让多线程执行
  • 让线程池执行

这里为了让程序更好的理解,我们就让子进程执行我们serverio。 

#pragma once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"log.hpp"
#include "Task.hpp"
#include "ThreadPool.hpp"
namespace server
{
    enum
    {
        USAGE_ERR = 1, // usage_err
        SOCKET_ERR,    // sockft_err
        BIND_ERR,      // bind_err
        LISTEN_ERR     // listen_err
    };
    static const uint16_t gport = 8080;
    static const int gbacklog = 5;
    class TcpServer; // 这是一个前置声明,我们在类tcpServer中定义了ThreadData数据的类防止出现循环依赖
    class ThreadData
    {
    public:
        ThreadData(TcpServer *self, int sock) : _self(self), _sock(sock)
        {
        }
    public:
        TcpServer *_self;
        int _sock;
    };
    class TcpServer
    {
    public:
        TcpServer(const uint16_t &port = gport) : _listensock(-1), _port(port)
        {
        }
        void initServer()
        {
            // 1 创建套接字
            _listensock = socket(AF_INET, SOCK_STREAM, 0); // sock_stream
            if (_listensock < 0)
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logMessage(FATAL, "create error socket");
                exit(SOCKET_ERR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logMessage(NORMAL, "create socket success:%d", _listensock);
            // 2 bind自己的网络信息
            struct sockaddr_in local;
            memset(&local, 0, sizeof(local));
            local.sin_family = AF_INET;
            local.sin_port = htons(_port);
            local.sin_addr.s_addr = INADDR_ANY; // inaddr_any
            if (bind(_listensock, (struct sockaddr *)&local, sizeof(local)) < 0)
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logMessage(FATAL, "bind error ");
                exit(BIND_ERR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logMessage(NORMAL, "bind socket success");
            // 3 设置socket 为监听状态
            if (listen(_listensock, gbacklog) < 0)
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logMessage(FATAL, "listen socket success");
                exit(LISTEN_ERR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logMessage(NORMAL, "listen socket success");
        }
        void start()
        {
            for (;;)
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// 4 server获取链接
                //  sock, 和client进行通信的fd
                struct sockaddr_in peer;
                socklen_t len = sizeof(peer);
                int sock = accept(_listensock, (struct sockaddr *)&peer, &len);
                if (sock < 0)
    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    logMessage(ERROR, "accept error, next");
                    continue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logMessage(NORMAL, "accept a new link success, get new sock: %d", sock);
                // 5. 这里就是一个sock,未来通信我们就用这个sock,面向字节流的,后续全部都是文件操作!
                // version1
                // serviceIO(sock);
                // close(sock);
                // version2多进程版本
                pid_t id = fork();
                // 我们让子进程执行的io任务,父进程什么都不做,回收子进程就好
                if (id == 0)
    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    close(_listensock);
                    serviceIO(sock);
                    close(sock);
                    exit(0)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close(sock);
                // 父进程
                pid_t ret = waitpid(id, nullptr, 0);
                if (ret > 0)
    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    std::cout << "waitsuccess: " << ret << std::endl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// version3多线程
                // pthread_t tid;
                // ThreadData *td = new ThreadData(this, sock);
                // pthread_create(&tid, nullptr, threadRoutine, td);
                // pthread_join(tid, nullptr);
                // version4 线程池
                // ThreadPool::getInstance()->push(Task(sock, serviceIO)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// static void *threadRoutine(void *args)
        // {
        //     pthread_detach(pthread_self());
        //     ThreadData *td = static_cast(args);
        //     serviceIO(td->_sock);
        //     close(td->_sock);
        //     delete td;
        //     return nullptr;
        // }
        ~TcpServer()
        {
        }
    private:
        int _listensock; // 用了监听
        uint16_t _port;
    };
}

下面是一些任务:

#pragma once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using namespace std;
void serviceIO(int sock)
{
    char buffer[1024];
    while (true)
    {
        ssize_t n = read(sock, buffer, sizeof(buffer) - 1);
        if (n > 0)
        {
            // 把读到的数据当做字符串
            buffer[n] = 0;
            cout << "recv message" << buffer << endl;
            // 信息返回
            string outbuffer = buffer;
            outbuffer += buffer;
            outbuffer += "server[echo]";
            // outbuffer.c_str(),将字符串类型的指针,转换为字符类型的指针
            write(sock, outbuffer.c_str(), sizeof(outbuffer) - 1);
        }
        else if (n == 0)
        {
            // client退出
            logMessage(NORMAL, "client quit,me to");
            break;
        }
    }
}
class Task
{
    // using 用于创建类型别名
    using func_t = function;
public:
    Task()
    {
    }
    Task(int sock, func_t func)
        : _sock(sock), _callback(func)
    {
    }
    void operator()()
    {
        _callback(_sock);
    }
    ~Task()
    {
    }
private:
    int _sock;
    func_t _callback;
};

tcpServer.cc:主程序的执行

#include "tcpserver.hpp"
#include "daemon.hpp"
#include 
using namespace server;
using namespace std;
static void Usage(string proc)
{
    cout << "\nUsage:\n\t" << proc << " local_port\n\n";
}
// tcp服务器,启动上和udp server一模一样
// ./tcpserver local_port
int main(int argc, char *argv[])
{
    if (argc != 2)
    {
        Usage(argv[0]);
        exit(USAGE_ERR);
    }
    uint16_t port = atoi(argv[1]);
    unique_ptr tsvr(new TcpServer(port));
    tsvr->initServer();
    // daemonSelf();
    tsvr->start();
    // daemonSelf();
    return 0;
}

 2、客户端的编写

tcpclient.hpp:对于客户端的初始化,我们仅仅只是需要创建套接字,而bind操作系统会帮助我们完成。

客户端的启动我们要用connect接收链接

#pragma once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define NUM 1024
using namespace std;
class tcpclient
{
public:
    tcpclient(const string &serverip, const uint16_t &serverport)
        : _sock(-1), _serverip(serverip), _serverport(serverport)
    {
    }
    void initclient()
    {
        // 1 创建套接字
        _sock = socket(AF_INET, SOCK_STREAM, 0);
        if (_sock < 0)
        {
            std::cerr << "socket create error" << std::endl;
            exit(2);
        }
    }
    void start()
    {
      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;
        memset(&server, 0, sizeof(server));
        server.sin_family = AF_INET;
        server.sin_port = htons(_serverport);
        server.sin_addr.s_addr = inet_addr(_serverip.c_str());
        if (connect(_sock, (struct sockaddr *)&server, sizeof(server)) != 0)
        {
            std::cerr << "socket connect error" << std::endl;
        }
        else
        {
            string msg;
            while (true)
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cout << "Enter#";
                std::getline(std::cin, msg);
                write(_sock, msg.c_str(), sizeof(msg));
                char buffer[NUM];
                int n = read(_sock, buffer, sizeof(buffer));
                if (n > 0)
    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    // 目前我们把读到的数据当成字符串, 截止目前
                    buffer[n] = 0;
                    std::cout << "Server回显# " << buffer << std::endl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else
                    break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    ~tcpclient()
    {
        if (_sock >= 0)
            close(_sock);
    }
private:
    int _sock;
    std::string _serverip;
    uint16_t _serverport;
};

tcpcline.cc:执行程序 

#include "tcpclient.hpp"
#include 
using namespace std;
static void Usage(string proc)
{
    cout << "\nUsage:\n\t" << proc << " serverip serverport\n\n";
}
// ./tcpclient serverip serverport
int main(int argc, char *argv[])
{
    if (argc != 3)
    {
        Usage(argv[0]);
        exit(1);
    }
    string serverip = argv[1];
    uint16_t serverport = atoi(argv[2]);
    unique_ptr tcli(new tcpclient(serverip, serverport));
    tcli->initclient();
    tcli->start();
    return 0;
}

3、日志报告的编写 

对于日志报告我们通过对错误进行分类,进行不同等级的日志错误信息输入。

#pragma once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
// 定义错误类型
#define DEBUG 0   // debug
#define NORMAL 1  // normal
#define WARNING 2 // warning
#define ERROR 3   // error
#define FATAL 4   // fatal致命
#define NUM 1024
// 定于不同类型日常写入的文件
#define LOG_NORMAL "log.txt"
#define LOG_ERR "log.error"
// 标志位
const char *to_levelstr(int level)
{
    switch (level)
    {
    case DEBUG:
        return "DEBUG";
    case NORMAL:
        return "NORMAL";
    case WARNING:
        return "NORMAL";
    case ERROR:
        return "ERROR";
    case FATAL:
        return "FATAL";
    }
}
// 日志信息
void logMessage(int level, const char *format, ...) // 可变参数函数
{
    // [日志等级] [时间戳/时间] [pid] [messge]
    // [WARNING] [2023-05-11 18:09:08] [123] [创建socket失败]
    char logprefix[NUM]; // 存放日志前缀
    snprintf(logprefix, sizeof(logprefix), "[%d][%ld][pid::%d]",
             to_levelstr(level), (long int)time(nullptr), getpid());
    char logcontent[NUM];
    va_list arg;
    snprintf(logprefix, sizeof(logprefix), format, arg);
    FILE *log = fopen(LOG_NORMAL, "a"); // log_normal
    FILE *err = fopen(LOG_ERR, "a");    // log_error
    if (log != nullptr && err != nullptr)
    {
        FILE *curr = nullptr;
        if (level == DEBUG || level == NORMAL || level == WARNING)
            curr = log;
        if (level == ERROR || level == FATAL)
            curr = err;
        if (curr)
            fprintf(curr, "%s%s\n", logprefix, logcontent);
        fclose(log);
        fclose(err);
    }
}

程序运行测试:

 [计算机网络]---网络编程套接字,第5张

 四、TCP协议通讯流程

1、通信流程

TCP协议的通讯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:

  1. 创建连接:客户端和服务端都需要创建一个套接字(socket),这通常涉及到系统调用如`socket()`。

  2. 连接请求:客户端向服务端的套接字发送连接请求报文,这一步可以通过`connect()`函数来实现。

  3. 服务器响应: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后,需要进行确认,以确定是否允许连接。这通常涉及三部分握手:

    • 服务器的确认ACK
    • 客户端的确认SYN
    • 服务器的应答ACK
  4. 连接建立:在双方完成了三次握手后,连接正式建立。此时,客户端可以开始发送数据给服务器,而服务器也可以开始接收数据。

  5. 数据传输:在这个阶段,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。这些操作包括读取(`recv()`)、写入(`send()`)以及关闭连接(`close()`)。

  6. 断开连接:当通信结束后,客户端或服务器端可以选择断开当前的连接。这通常涉及到四次挥手:

    • 服务器的释放FIN
    • 客户端的确认ACK
    • 服务器的确认ACK
    • 客户端的释放ACK
  7. 错误处理:在通信过程中,可能会遇到各种错误,如数据包丢失或乱序。TCP提供了自动重传机制来处理这些问题。

[计算机网络]---网络编程套接字,第6张

2、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 

TCP三次握手(Three-way Handshake):

  1. 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(SYN):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特殊的TCP报文段,该报文段中设置了SYN(同步)标志位,表明客户端要求建立连接,并指明初始序列号(ISN)。

  2. 服务器确认请求并发送自己的连接请求(SYN + ACK): 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后,向客户端发送一个确认报文段。该报文段中既包含了确认序号(ACK),也设置了SYN标志位,表示服务器同意建立连接,并指明自己的初始序列号。

  3. 客户端确认服务器的连接请求(ACK):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的确认报文后,会再次向服务器发送一个确认报文段,其中确认号字段会加1,表示客户端也同意建立连接。

 TCP四次挥手(Four-way Handshake)

  1. 发起关闭请求: 通信的一方(称为主动关闭方)发送一个FIN报文段,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数据的发送任务。

  2. 接收关闭请求并发送确认: 接收到关闭请求的一方(被动关闭方)收到FIN报文后,会发送一个确认报文,表明它已经接收到关闭请求。

  3. 发送数据并发起关闭请求: 被动关闭方发送完所有数据后,也会向主动关闭方发送一个FIN报文段,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数据的发送任务,并且准备关闭连接。

  4. 确认关闭请求并发送关闭确认: 主动关闭方接收到被动关闭方的FIN报文后,会发送一个确认报文,表明它已经接收到了关闭请求。一旦被动关闭方收到了这个确认,连接就会关闭。

在linux下有许多命令,老是忘记,在下面的文章中多会为大家分享一些小命令: 

Linux小命令 :

netstat 是一个用于显示网络状态信息的命令行工具,常用于查看网络连接、路由表、接口统计等信息。在给定的命令中,-nltp 参数的含义如下:

  • -n: 显示数字形式的地址和端口号,而不进行域名和服务名称的解析。
  • -l: 仅显示监听状态的连接。
  • -t: 仅显示TCP协议的连接。
  • -p: 显示与连接相关的进程标识符(PID)及进程名称。

[计算机网络]---网络编程套接字,第7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