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推荐recommended
【MySQL 系列】MySQL 架构篇
作者:mmseoamin日期:2024-03-20

在我们开始了解 MySQL 核心功能之前,首先我们需要站在一个全局的视角,来看 SQL 是如何运作执行的。通过这种方式,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构建出一幅 MySQL 各组件之间的协同工作方式,有助于我们加深对 MySQL 服务器的理解。


文章目录

        • 1、MySQL 的逻辑架构
        • 2、SELECT 语句执行原理
          • 2.1、连接器
          • 2.2、连接池
          • 2.3、查询缓存
          • 2.4、解析 SQL
          • 2.5、执行 SQL
          • 2.6、SELECT 查询过程
          • 3、UPDATE 语句执行原理
            • 3.1、缓冲池
            • 3.2、InnoDB 内存结构和磁盘结构
              • 3.2.1、BufferPool
              • 3.2.2、ChangeBuffer
              • 3.2.3、Log Buffer
              • 3.3、UPDATE 更新过程
                1、MySQL 的逻辑架构

                MySQL 的架构共分为两层:Server 层和存储引擎层

                Server 层:负责建立连接、分析和执行 SQL。MySQL 大多数的核心功能模块都在这实现,主要包括连接池,执行器、优化器、解析器、预处理器、查询缓存等。另外,所有的内置函数(如日期、时间、数学和加密函数等)和所有跨存储引擎的功能(如存储过程、触发器、视图等)都在 Server 层实现;

                存储引擎层:负责数据的存储和提取。支持 InnoDB、MyISAM、Memory 等多个存储引擎,不同的存储引擎共用一个 Server 层。现在最常用的存储引擎是 InnoDB,从 MySQL 5.5 版本开始, InnoDB 成为了 MySQL 的默认存储引擎。我们常说的索引数据结构,就是由存储引擎层实现的。

                【MySQL 系列】MySQL 架构篇,image-20240307102437700,第1张


                2、SELECT 语句执行原理
                2.1、连接器

                当我们通过客户端访问 MySQL 服务器前,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先经过 TCP 三次握手,因为 MySQL 是基于 TCP 协议进行传输的

                连接的过程需要先经过 TCP 三次握手,因为 MySQL 是基于 TCP 协议进行传输的。

                TCP 网络连接建立成功后,服务端与客户端之间会建立一个 session 会话,紧接着会对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效验,首先会查询自身的用户表信息,判断输入的用户名是否存在,如果存在则会判断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。密码正确后,会从连接池中分配一条空闲线程维护当前客户端的连接;如果没有空闲线程,则会创建一条新的工作线程。之后线程会查询用户所拥有的权限,并对其授权,后续 SQL 执行时,都会先判断是否具备相应的权限。

                空闲连接在超过最大空闲时长(wait_timeout)之后,连接器会自动将它断开。

                一个处于空闲状态的连接被服务端主动断开后,客户端并不会马上知道,等到客户端在发起下一个请求的时候,才会收到报错。

                【MySQL 系列】MySQL 架构篇,image-20240307214513557,第2张

                2.2、连接池

                Connection Pool,是程序启动时建立足够的数据库连接,并将这些连接组成一个连接池,由程序动态地对池中的连接进行申请、使用、释放。主要是为了复用线程、管理线程以及限制最大连接数。

                当一个客户端尝试与 MySQL 建立连接时,MySQL 内部都会派发一条线程负责处理该客户端接下来的所有工作。

                线程的频繁创建和销毁都会耗费大量资源,通过复用线程的方式,不仅能减少开销,还能避免内存溢出等问题。

                数据库连接池可以设置最小连接数和最大连接数:

                • 最小连接数:是连接池一直保持的数据库连接,如果应用程序对数据库连接的使用量不大,将会有大量的数据库连接资源被浪费;
                • 最大连接数:是连接池能申请的最大连接数,如果数据库连接请求超过次数,后面的数据库连接请求将被加入到等待队列中。
                  2.3、查询缓存

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查询语句(select 语句),MySQL 就会先去查询缓存( Query Cache )里查找缓存数据,看看之前有没有执行过这一条命令,这个查询缓存是以 key-value 形式保存在内存中的,key 为 SQL 查询语句的哈希值,value 为 SQL 语句查询的结果。

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查询的语句命中查询缓存,那么就会直接返回 value 给客户端。如果查询的语句没有命中查询缓存中,那么就要往下继续执行,等执行完后,查询的结果就会被存入查询缓存中。

                  查询缓存往往弊大于利,因为只要有对表的更新,就会导致表上的所有查询缓存被清空。所以,MySQL8.0 版本直接将查询缓存删掉了。

                  这里说的查询缓存是 server 层的,也就是 MySQL8.0 版本移除的是 server 层的查询缓存,并不是 Innodb 存储引擎中的 buffer poll。

                  2.4、解析 SQL

                  在正式执行 SQL 查询语句之前, MySQL 会先对 SQL 语句做解析,这个工作交由解析器来完成。解析器可以将输入的 SQL 语句转换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形式(语法树,Syntax Tree)。

                  解析器会做如下两件事情:

                  • 词法解析:MySQL 会根据输入的字符串识别出关键字出来,构建出 SQL 语法树;
                  • 语法解析:根据词法分析的结果,语法分析器会根据语法规则,判断输入的 SQL 语句是否满足语法规则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语法树大致结构如下:

                    【MySQL 系列】MySQL 架构篇,image-20240307110242224,第3张

                    当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出错时,分析器会抛出异常。比如语法结构出错、出现了无法识别的字符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表或者字段不存在,并不是在分析器里做的,而是在预处理阶段完成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2.5、执行 SQL

                    每条 SQL 语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这三个阶段:① prepare ,预处理阶段;② optimize ,优化阶段;③ execute ,执行阶段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预处理器:检查 SQL 查询语句中的表或者字段是否存在;将 select * 中的 * 符号,扩展为表上的所有字段;

                    优化器:化器会根据语法树制定多个执行计划,然后确定最优的执行计划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在表里存在多个索引的时候,决定使用哪个索引;
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在一个语句有多表关联(join)的时候,决定各个表的连接顺序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执行器:判断用户权限,然后根据执行计划执行 SQL 语句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2.6、SELECT 查询过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结一下一条查询 SQL 语句的执行流程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1. 客户端通过连接器连接 MySQL 服务;
                      2. 连接成功后向 SQL 接口发送 SQL 语句请求;
                      3. SQL 接口接收到 SQL 查询语句会先去缓存查询,如果命中返回给客户端,否则交给解析器;
                      4. 解析器在拿到 SQL 语句后会判断语法是否正确,正确会生成 SQL 语法树交给优化器,否则报错给客户端;
                      5. 优化器会根据 SQL 语法树生成一个最优的执行计划交给执行器执行;
                      6. 执行器拿到执行计划调用存储引擎来获取数据响应给客户端;
                      7. 完成!!!

                      3、UPDATE 语句执行原理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数据库里面,我们说的 update 操作其实包括了更新、插入和删除。如果大家有看过 MyBatis 的源码,应该知道 Executor 里面也只有 doQuery() 和 doUpdate() 的方法,没有 doDelete() 和 doInsert()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3.1、缓冲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先,InnnoDB 的数据都是放在磁盘上的,InnoDB 操作数据有一个最小的逻辑单位,叫做页(索引页和数据页)。我们对于数据的操作,不是每次都直接操作磁盘,因为磁盘的速度太慢了。InnoDB 使用了一种缓冲池的技术,也就是把磁盘读到的页放到一块内存区域里面。这个内存区域就叫 Buffer Pool.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一次读取相同的页,先判断是不是在缓冲池里面,如果是,就直接读取,不用再次访问磁盘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改数据的时候,先修改缓冲池里面的页。内存的数据页和磁盘数据不一致的时候,我们把它叫做脏页。InnoDB 里面有专门的后台线程把 BufferPool 的数据写入到磁盘,每隔一段时间就一次性地把多个修改写入磁盘,这个动作就叫做刷脏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BufferPool 是 InnoDB 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结构,它的内部又分成几块区域。这里我们趁机到官网来认识一下 InnoDB 的内存结构和磁盘结构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3.2、InnoDB 内存结构和磁盘结构

                      BufferPool 主要分为3个部分:Buffer Pool、Change Buffer、AdaptiveHash Index,另外还有一个(redo)logbuffer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MySQL 系列】MySQL 架构篇,image-20240307215513236,第4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3.2.1、BufferPool

                      BufferPool 缓存的是页面信息,包括数据页、索引页。查看服务器状态,里面有很多跟 BufferPool 相关的信息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SHOW STATUS LIKE '%innodb_buffer_pool%';
       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MySQL 系列】MySQL 架构篇,image-20240307215749647,第5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些状态都可以在官网查到详细的含义,用搜索功能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BufferPool 默认大小是 128M(134217728字节),可以调整。查看参数(系统变量)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SHOW VARIABLES like' %innodb_buffer_pool%';
       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些参数都可以在官网查到详细的含义,用搜索功能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存的缓冲池写满了怎么办?InnoDB 用 LRU 算法来管理缓冲池(链表实现,不是传统的 LRU,分成了Younf 和 Old),经过淘汰的数据就是热点数据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存缓冲区对于提升读写性能有很大的作用。思考一个问题:当需要更新一个数据页时,如果数据页在 BufferPool 中存在,那么就直接更新好了。否则的话就需要从磁盘加载到内存,再对内存的数据页进行操作。也就是说,如果没有命中缓冲池,至少要产生一次磁盘 IO,有没有优化的方式呢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3.2.2、ChangeBuffer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这个数据页不是唯一索引,不存在数据重复的情况,也就不需要从磁盘加载索引页判断数据是不是重复(唯一性检查)。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把修改记录在内存的缓冲池中,从而提升更新语句(Insert、Delete、Update)的执行速度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一块区域就是 ChangeBuffer。5.5 之前叫 InsertBuffer 插入缓冲,现在也能支持 Delete 和 Update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后把 ChangeBuffer 记录到数据页的操作叫做 merge。什么时候发生 merge?有几种情况:在访问这个数据页的时候,或者通过后台线程、或者数据库 shutdown、redolog 写满时触发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数据库大部分索引都是非唯一索引,并且业务是写多读少,不会在写数据后立刻读取,就可以使用 ChangeBuffer(写缓冲)。写多读少的业务,调大这个值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SHOW VARIABLES LIKE 'innodb_change_buffer_max_size';
       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代表 ChangeBuffer 占 BufferPool 的比例,默认 25%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3.2.3、Log Buffer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思考一个问题:如果 BufferPool 里面的脏页还没有刷入磁盘时,数据库宕机或者重启,这些数据丢失。如果写操作写到一半,甚至可能会破坏数据文件导致数据库不可用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,InnoDB 把所有对页面的修改操作专门写入一个日志文件,并且在数据库启动时从这个文件进行恢复操作(实现 crash-safe)——用它来实现事务的持久性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MySQL 系列】MySQL 架构篇,image-20240307222539054,第6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文件就是磁盘的 Redo Log(叫做重做日志),对应于 /var/lib/mysql/ 目录下的 ib_logfile0 和 ib_logfile1,每个 48M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种日志和磁盘配合的整个过程 ,其实就是 MySQL 里的 WAL 技术(Write-Ahead Logging),它的关键点就是先写日志,再写磁盘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show variables like 'innodb_log%';
       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MySQL 系列】MySQL 架构篇,image-20240307221523233,第7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问题:同样是写磁盘,为什么不直接写到 db file 里面去?为什么先写日志再写磁盘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随机 I/O 和顺序 I/O 的概念:磁盘的最小组成单元是扇区,通常是 512 个字节。操作系统和磁盘打交道,读写磁盘,最小的单位是块 Block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MySQL 系列】MySQL 架构篇,image-20240307224606072,第8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我们所需要的数据是随机分散在不同页的不同扇区中,那么找到相应的数据需要等到磁臂旋转到指定的页,然后盘片寻找到对应的扇区,才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块数据,依次进行此过程直到找完所有数据,这个就是随机 IO,读取数据速度较慢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假设我们已经找到了第一块数据,并且其他所需的数据就在这一块数据后边,那么就不需要重新寻址,可以依次拿到我们所需的数据,这个就叫顺序 IO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刷盘(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磁盘)是随机 I/O,而记录日志是顺序 I/O,顺序 I/O 效率更高。因此先把修改写入日志,可以延迟刷盘时机,进而提升系统吞吐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然 Redo Log 也不是每一次都直接写入磁盘,在 Buffer Pool 里面有一块内存区域(Log Buffer)专门用来保存即将要写入日志文件的数据,认 16M,它一样可以节省磁盘 IO.

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MySQL 系列】MySQL 架构篇,image-20240307222502459,第9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需要注意:Redo Log 的内容主要是用于崩溃恢复。磁盘的数据文件,数据来自 bufferpool。Redo Log 写入磁盘,不是写入数据文件。那么,Log Buffer 什么时候写入 log file?在我们写入数据到磁盘的时候,操作系统本身是有缓存的。flush 就是把操作系统缓冲区写入到磁盘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Redo Log 的特点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1. Redo Log 是 InnoDB 存储引擎实现的,并不是所有存储引擎都有;
                      2. 不是记录数据页更新之后的状态,而是记录这个页做了什么改动,属于物理日志;
                      3. Redo Log 的大小是固定的,前面的内容会被覆盖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除了 Redo Log之外,还有一个跟修改有关的日志,叫做 Undo Log(撤销日志或回滚日志),记录了事务发生之前的数据状态,分为 insert Undo Log 和 update Undo Log。如果修改数据时出现异常,可以用 Undo Log 来实现回滚操作(保持原子性)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3.3、UPDATE 更新过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了 Redo Log 和 Undo Log,我们来总结一下一个 Update 操作的流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UPDATE user set name = 'lizhengi' where id=1;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1. 在执行前需要:① 连接器连接数据库;② 分析器通过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知道这是一条更新语句;③ 优化器决定要使用的索引等;④ 执行器负责具体的执行过程;

                      2. 事务开始,从内存(buffer poll)或磁盘(data file)取到包含这条数据的数据页,返回给 Server 的执行器;

                      3. Server 的执行器修改数据页的这一行数据的值为 lizhengi;

                      4. 记录 name=lisa(原值)到 Undo Log;

                      5. 记录 name=lizhengi 到 Redo Log;

                      6. 调用存储引擎接口,记录数据页到 buffer pool(修改 name= lizhengi);

                      7. 事务提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