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探索MySQL:成本模型解析与查询性能优化
作者:mmseoamin日期:2024-04-27
码到三十五 : 个人主页



数据库管理系统中,查询优化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件,它负责将用户提交的SQL查询转换为高效的执行计划。在MySQL中,查询优化器使用了一个称为“成本模型”的机制来评估不同执行计划的优劣,并选择其中成本最低的那个。本文将深入探讨MySQL的成本模型,以及如何利用这一知识来优化查询性能。

目录

    • 一、成本模型简介
    • 二、优化器如何工作
    • 三、如何利用成本模型优化查询
    • 四、成本值的存储和配置
      • 常用的成本条目
      • 五、全表扫码成本计算
        • 成本计算步骤
        • 优化器决策
        • 实际考虑因素
        • 结语

          一、成本模型简介

          成本模型是查询优化器用来估算查询执行成本的一组规则和算法。对于给定的查询,优化器会考虑多种可能的执行计划,并使用成本模型来预测每种计划的执行效率。执行成本通常是一个抽象的数值,它综合了CPU时间、I/O操作、内存使用等多个因素。

          在MySQL中,成本模型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:

          1. 数据表的统计信息:包括表的行数、列的基数(不同值的数量)、索引的唯一性等。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查询的过滤效果和索引的选择性至关重要。

          2. 索引的使用:索引可以显著提高查询性能,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是最优选择。成本模型会评估使用索引带来的I/O减少与索引维护成本之间的权衡。

          3. 连接操作:对于涉及多个表的查询,成本模型会考虑不同连接策略(如嵌套循环连接、哈希连接等)的成本。

          4. 排序和分组操作:这些操作通常需要额外的CPU和内存资源。成本模型会估算不同排序和分组策略的成本,并选择最优方案。

          深入探索MySQL:成本模型解析与查询性能优化,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,第1张

          二、优化器如何工作

          MySQL的查询优化器在执行查询之前会经历以下几个步骤:

          1. 解析查询:将SQL文本转换为抽象语法树(AST)。

          2. 预处理:检查查询的语义正确性,进行常量折叠等优化。

          3. 查询重写:根据规则和启发式方法修改原始查询,以简化结构或提高性能。

          4. 生成执行计划:考虑所有可能的执行路径,并使用成本模型评估每种路径的成本。

          5. 选择最优执行计划:根据成本模型的估算结果,选择成本最低的执行计划。

          6. 执行查询:按照选定的执行计划执行查询并返回结果。

          三、如何利用成本模型优化查询

          了解MySQL的成本模型对于数据库管理员和开发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。下面的一些实践建议可以帮助你利用成本模型来优化查询性能:

          1. 保持统计信息更新:定期运行ANALYZE TABLE命令来更新表的统计信息,确保优化器有准确的数据来评估查询成本。

          2. 合理设计索引:根据查询模式和数据分布来设计索引,避免过度索引导致的性能下降。使用EXPLAIN命令来检查查询是否使用了合适的索引。

          3. 优化查询语句:简化复杂的SQL查询,避免不必要的连接、子查询和计算。使用索引覆盖扫描(Covering Index)来减少数据查找的开销。

          4. 调整配置参数:某些MySQL配置参数会影响成本模型的计算方式。例如,optimizer_search_depth参数可以控制优化器搜索执行计划的深度。根据你的硬件环境和查询负载来调整这些参数。

          5. 监控和分析:使用性能监控工具(如Percona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, PMM)来跟踪查询的性能指标,并找出性能瓶颈。结合EXPLAIN命令的输出和慢查询日志来分析问题查询的执行计划。

          深入探索MySQL:成本模型解析与查询性能优化,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,第2张

          四、成本值的存储和配置

          MySQL在server_cost和engine_cost这两个系统表中存储了默认的成本值。这些表位于MySQL的系统数据库中(通常是mysql数据库)。服务器在启动时会读取这些成本值到内存中,以便在运行时使用。如果需要,管理员可以通过执行特定的命令(如FLUSH OPTIMIZER_COSTS)来重新从磁盘加载成本表。

          重要的是这些成本值是特定于服务器的,并且不会复制到副本或备用服务器。这意味着每台服务器的成本模型可能会根据其硬件配置、工作负载和性能调优策略而有所不同。

          常用的成本条目

          • row_evaluate_cost(默认值通常为0.2):这个成本值代表处理一行数据时的CPU成本。随着查询需要处理的行数增加,这个成本也会相应增加。计算公式是:CPU成本 = 行数 * row_evaluate_cost。

          • io_block_read_cost 和 memory_block_read_cost(默认值通常为1.0):这两个成本值分别代表从磁盘和内存中读取一个数据块(通常是一个数据页,大小约为16KB)的成本。IO成本的计算公式是:IO成本 = (总数据大小(以字节为单位)/ 1024) * io_block_read_cost 或 memory_block_read_cost。

          • disk_iotask_cost(磁盘I/O任务成本):这个值表示执行一次磁盘I/O操作的成本。由于磁盘I/O操作通常比内存操作要慢得多,因此这个成本值相对较高。优化器在考虑是否使用索引或进行全表扫描时会考虑这个成本。

          • key_compare_cost(键比较成本):当MySQL使用索引来过滤数据时,需要对索引键进行比较。这个成本条目表示进行一次键比较的成本。这个值通常较低,因为键比较操作相对较快。

          • memory_temptable_create_cost(内存临时表创建成本):在某些查询中,MySQL可能需要创建临时表来存储中间结果。这个成本条目表示在内存中创建一个临时表的成本。如果内存不足,MySQL可能会选择使用磁盘来存储临时表,这会增加I/O成本。

          • memory_temptable_batch_row_cost(内存临时表批量行成本):当向内存临时表中插入多行数据时,这个成本条目表示每插入一批数据的成本。这个值通常较低,因为批量插入比单独插入每一行要高效。

          • disk_temptable_create_cost(磁盘临时表创建成本):如果MySQL选择在磁盘上创建临时表,这个成本条目表示创建磁盘临时表的成本。这个值通常比内存临时表创建成本要高,因为磁盘操作更慢。

          • disk_temptable_batch_row_cost(磁盘临时表批量行成本):类似于内存临时表批量行成本,但这个成本条目是针对磁盘临时表的。它表示向磁盘临时表中批量插入数据的成本。

          • sort_merge_passes(排序合并传递成本):在进行排序操作时,如果数据量很大且内存不足,MySQL可能需要使用归并排序算法。这个成本条目表示进行一次归并传递的成本。归并排序涉及多次合并传递,因此这个成本在评估排序操作的总体成本时很重要。

            要获取特定MySQL实例中这些成本条目的实际值,可以查询mysql系统数据库中的server_cost和engine_cost表:

            SELECT * FROM mysql.server_cost;  
            SELECT * FROM mysql.engine_cost;
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深入探索MySQL:成本模型解析与查询性能优化,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,第3张

            要查看特定表的信息,包括其数据大小(Data_length字段),可以执行以下SQL查询:

            SHOW TABLE STATUS LIKE 'your_table_name';
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在这个查询结果中,Data_length字段表示表的数据部分占用的字节数。这个值可以用来计算读取整个表数据的IO成本。

            深入探索MySQL:成本模型解析与查询性能优化,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,第4张

            五、全表扫码成本计算

            MySQL 优化器会考虑那些因素来决定是否执行全表扫描,以及如何计算其成本的呢,下面我们来基于成本原理计算一下:

            我们有一个 employees 表,其中包含员工信息,如 ID、姓名、部门和薪水等。该表具有以下特点:

            • 表大小:约 1GB(这取决于每行数据的大小和总行数)
            • 总行数:5,000,000 行
            • 每行数据大小:约 200 字节(包括所有字段)
            • 数据页大小:16KB(InnoDB 默认页大小)
            • 存储引擎:InnoDB
            • 无有效索引:对于我们要执行的特定查询,没有可以利用的索引

              成本计算步骤

              1. 确定数据页数量:

                • 首先,计算表占用的数据页数量。由于每行数据约 200 字节,每个数据页 16KB,每个数据页可以容纳大约 80 行数据(16,384 字节 / 200 字节 = 81.92,取整为 80)。
                • 因此,整个表占用的数据页数量为 5,000,000 行 / 80 行/页 = 62,500 页。
                • I/O 成本计算:

                  • 假设每次从磁盘读取一个数据页的成本是 1.0(这个值可能因硬件性能而异)。
                  • I/O 成本 = 数据页数量 × 每次读取成本 = 62,500 页 × 1.0 = 62,500。
                  • CPU 成本计算:

                    • CPU 成本通常与需要处理的行数成正比。假设每行数据处理的 CPU 成本是 0.2(这个值也是假设的,实际值可能不同)。
                    • CPU 成本 = 总行数 × 每行处理成本 = 5,000,000 行 × 0.2 = 1,000,000。
                    • 总成本计算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总成本 = I/O 成本 + CPU 成本 = 62,500 + 1,000,000 = 1,062,500。

              这个总成本是一个估算值,用于与优化器考虑的其他查询执行计划(如使用索引)进行比较。请注意,这里的成本是一个相对值,用于比较不同执行计划的优劣,而不是一个绝对值或货币成本。

              优化器决策

              基于上述成本计算,如果优化器发现使用索引的成本低于全表扫描的成本,它会选择使用索引。否则,如果没有合适的索引或全表扫描被认为更高效(例如,在需要检索表中大部分行的情况下),优化器将选择全表扫描。

              实际考虑因素

              在实际应用中,全表扫描的成本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:

              • 缓存中的数据:如果表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已经缓存在内存中(如 InnoDB 的缓冲池),则实际的 I/O 成本可能会降低。
              • 系统负载:高并发环境下的系统负载可能会影响 CPU 和 I/O 的性能。
              • 表的结构和存储格式:表的列数、数据类型和存储格式(如压缩)都会影响数据的存储和检索效率。
              • 硬件和配置:服务器的硬件配置(如 CPU 速度、内存大小、存储性能)和 MySQL 的配置设置(如缓冲区大小、I/O 相关参数)也会对全表扫描的成本产生显著影响。

                结语

                MySQL的成本模型是查询优化器的核心组件之一,它对于生成高效的执行计划至关重要。通过深入了解成本模型的工作原理,并结合实际的查询优化实践,可以显著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。



                听说...关注下面公众号的人都变牛了,纯技术,纯干货 !

                深入探索MySQL:成本模型解析与查询性能优化,第5张